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

高温天气下,消费会降温吗?

发布时间:2023-08-09 10:01:20 来源:今晚报

今夏全球高温数据不断刷新,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。在天津,居民经历了多次高温预警后,又体验了入伏后高温、高湿的“桑拿天”。

这个夏天,大家过得还适应吗?天气、气温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、消费行为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一些网红类防暑产品在现实中是否也同样受欢迎?对此,本期“今晚调查”通过掌上天津App、腾讯问卷平台等多种渠道发起问卷调查,共回收有效问卷281份。调查显示,虽然大多数受访者为应对夏季高温调整了生活习惯、增加了生活开支,但在消费选择上仍牢牢握有主动权,并不会轻易被“网红”产品或新上市的“黑科技”带着走。在暑期旅游方面,“高温”效应凸显,天气影响着人们的出游意愿,决定了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。

热浪降低生活体验


(资料图)

全部受访者中,19岁至35岁占21.35%,36岁至50岁占46.26%,51岁至65岁占11.03%,66岁及以上占15.66%,18岁及以下占比偏低;38.79%的受访者有过中暑的经历,26.69%的受访者从未中暑过,34.52%的受访者不清楚自己是否曾经中暑。

据报道,今年以来,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。其中,6月华北、黄淮地区高温现象最为突出,京津冀和新疆4省(区、市)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天津今年汛期将呈现“降水偏多、高温日数多、对流性天气偏强”的特点。在设置满分为5的情况下,受访者对于今年的高温天气耐受度均值为3.15。均值分析显示,受访者整体上能够接受高温天气下的日常生活,但现实体验不佳,部分受访者有明显不适应症状。高温天气的增多,正在考验着居民的身体素质和个人意志,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夏季生活体验,也影响了夏季消费习惯。

防暑消费餐饮居首

每年夏天,62.63%的受访者为防暑降温所做的准备会导致月均开支增加;19.58%的受访者感觉月均开支基本没变化;17.79%的受访者月均开支不升反降。

在居民夏季消费中占比较大的领域为:餐饮(53.38%)、家电(41.64%)、医药(38.79%)、旅行(33.45%)、交通(32.03%)、服饰(21.00%)等领域。而子女教育(14.23%)、照料老人(8.54%)则占比较低,精致生活类的消费项目如美妆(13.52%)、家居(12.10%)排序也较为靠后。餐饮消费为防暑消费的重中之重,就连提升夏季家庭用电量的家电消费都只能位列其后;医药开支在防暑消费中的占比不容小觑,不少天津人讲究“冬病夏治”,现在年轻人也开始关心养生保健,相关消费领域备受关注;旅行、交通是很多家庭和个人的暑期关注焦点;夏季服饰消费在整体消费预算中占比不高,或与夏季服装较为轻薄平价相关,也与本地居民对个性化选择的坚持有关。

夏季开支增加了吗

孟孟有使用记账软件记录收支的习惯,她感觉自己在今年年中的电商促销季中并没有大量购买、囤积日用品,今年与往年的开支相比整体上较为接近,如果算上养猫带来的额外消费,她在今年夏季的开支还增加了一些。

“过去买很多东西,能够用一年半载的吧!今年发现电商平台的价格不一定比周围超市打折时更便宜,所以就会常买超市打折品,临时需要补货时再网购,这样组合起来日常消费会节省一点儿!夏天因为太热了,家里的电费从6月份就明显涨起来了。而且我感觉今年身体不如往年好,看病、买药也变多了,所以一入伏我就买了凉茶、龟苓膏,还有治热伤风的药、帮助睡眠的软糖……总之,就是更重视健康和保养了吧!在这些方面的消费是不可避免的。”因为小猫怕热,孟孟到现在已经买了三次宠物冰窝了,退货一次,手里还剩两件,轮流使用。由于工作忙碌、不常在家,她也在考虑购买宠物专用的空调扇,这样可以省一些电费,降低宠物过夏的高昂成本。

衣:全身防晒不受宠

在夏季外出时,约半数受访者会主动遮蔽口、鼻、面部和双臂;约四成受访者关注躯干、眼周、头顶的防晒问题;35.59%的受访者关注双手防晒,30.60%的受访者会遮蔽颈部和胸口;两成多受访者会注意腿部、足部的防晒工作。此外,4.27%的受访者完全不在意防晒。

近期引发话题的全身或者全脸型防晒服饰,在天津居民中并未受到广泛欢迎。仅有三成(33.10%)受访者购买和试用了此类服饰,66.90%的受访者家庭都没有购买意向。很多受访者表示,整体遮蔽面部和身体的防晒服装只是噱头,穿戴起来太热了(39.15%)不适合夏季、影响城市形象(32.38%)、容易带来公共安全隐患(25.62%);也有24.91%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面料不粘皮肤的话就乐于尝试。

食:冷饮外卖更频繁

调查显示,酷暑高温天气给人们的饮食习惯带来较大影响。54.45%的受访者迅速增加了对冰品冷饮的购买和食用;41.99%的受访者不想下厨做饭,外食和外卖的频率增加;37.37%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口味发生了变化,夏季口味更清淡;33.10%的受访者发现家中不开火、冷吃更便利;31.32%的受访者还会出现饭量减少、食欲降低的现象。此外,人们在线订菜、速食品消费、蔬果消费、电商购买半成品和微波炉、空气炸锅烹饪即食品的频率都有所提升。

人们喜欢购买市售消暑冷食,约两成受访者从未尝试过家庭自制消暑冷食。在受访者倾向于自制消暑冷食的品类中,消暑汤(40.93%)、雪糕或冰淇淋(38.08%)比较常见,传统夏季香饮(26.33%)也有一定的支持率;相对而言,果汁雪泥(17.08%)、冰沙饮品(14.23%)、酒精饮料(13.52%)受欢迎程度较低,只在小众范围内流行。

暑假生活“热度”难减

王女士的父母年龄大了,帮忙照顾孩子比较吃力。为让给父母省心省力,也为了让自己不用分出太多精力照顾孩子,她给孩子报名了负责午饭和下午茶的暑期班。在挑选暑期班时,她专门去看了教室环境,确认空调运行没问题,才觉得放心了。

万万没想到,暑期班老师为孩子们规划了很多活动,其中不乏大量的户外活动。比如最近一次,老师带孩子们顶着37℃的高温去参观了博物馆,孩子回家满头大汗,衣服跟水洗过似的。王女士赶紧给孩子煮酸梅汤、绿豆水,加了冰块,降温消暑。

王女士一直想趁暑期带孩子外出旅游。由于今年降雨频繁,她的出行计划屡屡被延误,从青岛海滨到坝上草原,目的地换了又换,出发的脚步却迟迟不能迈出家门。末伏将至,她决心一定要在天气最热的阶段,去个能感受清凉的地方旅行;但同时,她也准备了“B计划”:“万一选好的目的地又不能去了,我就带着孩子去本市的酒店住几天,游泳、吃饭、发呆……‘沉浸式泡酒店’,也算是度假了!”

住:降温未必“黑科技”

在夏季家居生活中,约五成(48.75%)受访者一直有使用凉席、凉垫的习惯;13.88%的受访者过往不用,但今年用上了;32.38%的受访者曾经用过,但现在已淘汰;只有极少数受访者从来不用凉席、凉垫。

使用过凉席产品的受访者都经历了技术上的“更新换代”,44.84%的受访者更换了三代以内产品,45.20%的受访者更新产品的频率为4次至6次,约一成受访者家中的凉席产品已经全面更换达7次以上了。虽然家居降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,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,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,新品未必更实用。47.69%的受访者认为新的家居降温“黑科技”和传统家居降温产品相比各有利弊,适合混搭、交替使用;24.91%的受访者认为新产品总比老产品好用一些;14.59%的受访者认为所谓的“黑科技”还不如传统的“老物件”用着舒服;11.39%的受访者指出虽然新一代产品的降温效果更好,但带来了其他更多的问题;还有部分受访者否认新产品的实际功效。

行:打车、公交更便利

夏季出行,居民随身携带最多的防暑降温用品是遮阳伞(56.23%);对喷雾(27.76%)、防蚊虫叮咬用品(27.05%)、藿香正气类药品(25.62%)、凉扇(22.78%)等防暑降温用品的选择各有侧重。如果是短途出行,44.84%的受访者倾向于打车,可以避开停车难的问题;30.60%的受访者选择公共交通,因为“最凉快”;21.00%的受访者会自驾,为的是方便、凉爽;极少数受访者会选择骑车或步行,就想在热天里出出汗。

根据旅游部门的预测,这个暑期将是过去五年来最热的暑期,预计6月、7月、8月期间国内旅游人数达18.54亿人次,占全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的28.11%。网络平台的数据显示,暑期以来,以滨海游、草原游、高原游为代表的传统避暑目的地的机票订单量有明显增长,其中滨海目的地的机票订单增幅最为显著。在外出旅行的计划方面,44.48%的受访者还拿不定主意,32.03%的受访者没有旅行计划,23.49%的受访者打算在暑期出游。在本地居民暑期出游的目的地选择上,草原受欢迎程度超过了山区、海滨和森林;相较于水乡、古镇,考虑去中小城市旅行的受访者相对较少。

暑期出游,有啥不一样

每年暑期都是出游高峰,那么今年的高温天气会给居民的出行度假计划带来怎样的改变?在本次调查中,我们收集了受访者的回馈,部分摘录如下:

今年不出游,躺平。

日韩太热了,不考虑。

希望更多游轮航线来天津。

绝对不会去室外较热的景点!

今年太热,出游就去有水的地方。

前几年还总想着出国玩,今年觉得国内比哪儿都安逸。

原来都是自驾游,因为路上车少;现在车多了,还是坐高铁或者飞机吧!

要带孩子出门,旅游更有目的性了,主要为了孩子玩得开心,大人不太累就好。

今年会去稍微远一点的目的地,比如贵州,只不过可能要延期了,等天气好一些再说。(记者张译丹 摄影记者高莹辉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东艺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